综合三甲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3年度招聘护士临床医师等卫生人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称“中大五院”)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城市—珠海,毗邻港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前身是始建于1992年的珠海市医疗中心,2001年正式归属中山大学,是中山大学在珠江口西岸唯一的直属附属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广东省新冠肺炎“四集中”定点救治医院。
医院以“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为目标,立足珠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群,辐射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打造开放式、综合性、智慧型、研究型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包括院本部、职工住宅区和政府划拨用地;建筑面积41.4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4000张,实际开放病床2300张。
传承百年中大医科文化
打造大湾区医疗高地
作为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瞄准医学技术前沿,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医科的人才、学科、技术、管理等资源优势,已成为大湾区西岸学科门类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明显、综合实力强劲的高水平医院。
医院现有53个临床专科,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外科学<普外>、肿瘤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神经病学),2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传染科),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感染科、普外科、肾内科),5个珠海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和一批珠海市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17个专科入选珠海市“十四五”期间国家级、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建设单位,其中,医学影像科、感染科、肿瘤科等5个专科入选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名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部署,先后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目前已形成介入医学、感染病学、肿瘤学三大领头学科群,胸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器官移植五大优势学科群。整合产前诊断中心、妇产科、新生儿科等资源,积极筹备生殖与遗传医学中心,打造优生优育学科群;创建眼视光中心、口腔&医美中心、精神心理科等特色学科群。
医院是广东省内同时拥有肝、肾、肺三大器官移植资质的4家医院之一,2019年成功开展珠中江都市圈首例肺移植手术,至今已完成器官移植117例。2016年以来,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4项,完成83项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多项技术填补了地区空白;其中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22年5月,成功开展珠江口西岸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充分彰显了医院临床专科的强大实力。
同时,医院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全面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服务体量、高难度手术占比、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核心指标位居区域首位,异地医保患者出院人次约占30%,服务能力和学科影响力大幅提升。医院与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海上、空中救治绿色通道,区域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汇聚高层次医学人才团队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作为大湾区西岸高层次医学人才聚集地,医院的人才结构与规模在大湾区西岸独占鳌头。医院现有职工390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83人、专职科研人员119人;高级职称人员332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251人。
2016年至今,医院从海内外共引进120名高层次人才,其中,领军人才2人、临床学科带头人23人、“百人计划”12人。先后聘任5名院士及专家为医院荣誉教授。人才培育方面,180人成功聘任高级职称,其中53人成功聘任正高职称;29名引进人才到院工作后获得市级以上人才称号;8个团队成功申报珠海市高层次卫生团队;共启动三批优秀院内青年骨干培训计划,累计支持31人赴海外进修学习。
通过“外引”和“内培”,逐步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南粤百杰”、“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山大学名医等高水平人才体系。
作为中山大学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临床教学基地、广东省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和珠海市唯一具备独立培养研究生的单位,医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弘扬“名医名师带教育才”的中山医传统,使学生不仅掌握深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具有良好的医者风范。医院设有博士点57个、硕士点57个,并设有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生导师52人、硕士生导师173人,在读研究生500余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医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临床类别)、广东省首家全科医生(助理)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考点(珠中江片区)、广东省首批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全省8家)。全科医学专业是广东省住培重点专业基地,预防医学科专业基地是广东省唯一一家预防医学科专业基地。现有住院医师规培学员560人。2021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位居全国第9名。主编的第一套全科医学系列教材(5册)已陆续出版。在珠海、揭阳、汕头等多地开展(助理)全科师资培训,为大湾区输出了大批医学人才。
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
建设一流医学科研平台
医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现有2个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生物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中山大学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生物样本库珠海示范库、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临床数据中心、中大五院—中山医学院结核病联合实验室、中大五院-华大基因联合实验室等),主办的《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正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建珠海市P3实验室,与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共建先进医疗大湾区联合实验室。未来3年,珠海市政府将在我院建设珠澳转化医学中心及珠澳转化医学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大湾区转化医学迈上新的台阶。
医院是珠江口西岸地区首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涵盖31个专业,开展I~IV期药物临床试验163项;是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目前已完成56个专业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备案,共承接临床试验项目374项,合作企业共215家。
2016年至今,医院获各级纵向科研项目415项,立项金额1.16亿元;签订横向项目合作618项,获合同经费1亿元。其中,科技部精准医学专项1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自然基金72项(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2项),均为珠中江地区医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彰显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院先后被指定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和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者“四集中”定点救治医院(全省6家),承担着地区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高风险地区患者的救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中山大学的领导下,实现了本地区多轮的“动态清零”,充分展现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多项临床救治和管理模式被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大智慧”和“珠海经验”。
医院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推动“一院两区”建设,持续保持医务人员零感染。累计派出8000余人次完成近28万余剂次疫苗接种量,构筑免疫屏障。派出6000余人次驰援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抗疫任务。同时,参与新冠病毒核酸和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并成功转化,远销20多个国家;承担新冠应急GCP项目18个;多个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医院研究团队新冠肺炎防治研究成果“最先报告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新冠肺炎防治);单鸿教授率领医院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团队完成的项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的“珠海实践”》荣获珠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部特致“感谢信”,充分肯定我院在新冠肺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医院深度参与广东省“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和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加大对受援单位的技术支持、专科建设、临床带教、队伍建设等工作力度。近3年,医院累计派出62名业务骨干前往林芝市人民医院、西藏民族大学、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10余家单位进行对口支援帮扶;累计接收42名受援单位人员来院进修培训,帮助提升受援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
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
促进珠澳卫生健康融合
作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医疗合作单位、驻澳部队共建合作单位和澳门卫生局疑难病例转诊服务合作单位,医院在珠澳卫生健康融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港澳居民来我院就诊人次(近4万)较2016年增长22倍;11月,医院在澳门完成首例“单孔充气式纵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疫情期间,医院为珠澳特定人员及跨境师生开展核酸检测超10万人次。
医院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方面开展合作项目10余项,其中与澳门大学实行共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接收澳门科技大学本科生到医院进行预见习和实习;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刘良教授为我院荣誉教授。同时,医院每年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澳门籍本科生培养工作;接收澳门医科毕业生到医院进行住院医师培训,为澳门学子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国内行医权,在大湾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励精图治二十载,奋楫扬帆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将牢记建院初心,肩负时代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对标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坚持面向医学前沿,坚持以开放视野办院,努力朝着具有中国特色、湾区风格、中大特质的国家级医学中心的目标迈进,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再续华章!
中大五院2023年人才招聘
正在进行中……
欢迎有才华有梦想的
青年医学人才加入!
招聘对象及基本要求
招聘对象
2023年应届毕业生或具有相应专业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
招聘基本要求
(一)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和学校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无不良记录。
(二)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严谨求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严谨治学、恪守学术规范。应聘医疗岗位人员应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博士后可在入站后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四)具有工作经验的非应届生,要求一般应具有三级甲等医院相应岗位工作经验。
(五)身心健康,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招聘岗位及要求
招聘岗位:博士后
招聘要求:应届博士毕业生或已取得博士学位者(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可全职在站工作
学科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各学科,医学与生命科学相关各种传统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与转化研究等各领域(临床博士后可按有关规定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招聘人数:不限
向上滑动阅览
招聘岗位:医师
招聘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专业要求:
临床医学各专业(博士),急危重症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全科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肿瘤学、内科学(感染病、心血管病)、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
职称资历要求:非应届博士,一般要求具有三甲医院工作经验、主治医师职称
招聘人数:详见下表,博士人数不限
向上滑动阅览
招聘岗位:医技/药师
招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学位
专业:医学检验、病理技术、输血技术、影像技术、基础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等专业
向上滑动阅览
招聘岗位:护理
招聘要求:应届生要求具有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非应届生应具有本科学历,原则上要求具有两年及以上三甲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经验。
专业要求:护理学
招聘人数:200人(护理硕士人数不限)
招聘岗位:科研及实验技术岗
招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学位;专业要求详见下表
招聘岗位: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岗
招聘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专业要求详见下表
支持与保障
(一)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育支持与发展。
1.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岗位薪酬。
2.事业编制:
医院定期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公开招聘工作,满足事业编制应聘条件的各类岗位人员,可通过申报公开招聘事业编制获择优入编。对于博士应聘医教研岗位的人员,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考虑入编。
3.院内编制:
医院提供院内编制岗位,满足我院院内编制应聘条件的各类岗位人员,可通过竞聘转为院内编制,享受事业编制同等待遇。博士入职后,直接给予院内编待遇(参照事业编制),博士后给予不低于事业编待遇年薪。
4.支持在职提升、深造:
医院支持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国内外研修;通过“凤凰计划”遴选,将提供一年国外研修经费支持,推荐优秀人才到国外知名医院及医疗机构深造。
5.人才计划、经费支持:
开展医院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医名师计划,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及人才岗位津贴,多渠道为优秀的人才提供继续提升和发展的平台。
(二)医院福利待遇优厚,缴纳五险一金,提供员工宿舍,解决珠海市户口。
招聘程序
1.网上报名:
登录医院官网招聘页面:
http://www.sysu5h.cn/Freshstudentrecruitment/list.html
(),点击“应聘该职位”进行注册报名,流程为:注册-填写简历、上传简历或证书证明资料并保存-选择职位应聘。
2.资格审查。医院将根据招聘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择优确定参加笔试和面试的人员。
3.面试及考核。具体方式和时间将另行通知。
4.体检
5.签订协议书
6.办理入职手续
联系方式
(一)博士后及医教研岗位
联系人:庄老师、周老师、于老师
联系电话:0756-2526012、2528862、2528239
(二)其它技药护及管理、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联系人:马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0756-2526196、2528170
地址及邮编: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东路52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人力资源部
需要找工作以及物色兼职收入的医疗圈同行朋友,请加微信号“402486”为好友进珠三角地区医疗同行群。优秀同学有机会获取珠三角地区知名医院见习、实习、进修和就业推荐(视简历匹配情况而定)。